“立足中西,通江达海,走向世界。”中国十七冶集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走出去”战略,为公司赢得了颇多海外订单。这次,路桥工程技术公司则首次走进了遥远的非洲“象牙海岸”——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130公路项目因全长约130km,因而被称为“130公路项目”,工程起始于北部的本贾利,途经库托(kouto)、腾格里拉等市镇,终止于科特迪瓦与马里国的边界线,是该国北方地区最大公路项目。作为战后重建的重要工程,其备受该国政府及各界的关注。
勇挑重担 铸造品牌
2011年10月,工程正式开工。项目部克服当地交通落后、物资匮乏、设备不足、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不利因素,创造条件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试验测量、征地备料、设备恢复、路基填筑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至2012年2月27日完成导线测量20km,路基清表15.3km,路基填筑4.1km,现场备料2.3万方,迅速扭转了前期受战乱影响的不利局面。仅仅4个月后,沥青透层试验段开始铺筑。7月25日,技术人员又攻克水稳红土砾石及沥青砂技术难关,顺利完成沥青砂试验段铺筑。在水泥稳定土施工中,由最初200m/天逐渐递增到1300m/天,记录不断被刷新,速度不断在加快。2013年7月底,公路路基全线贯通,12月13日全线提前合同工期18天通车。由基础设施部、大公路局、科技局组成的联合评估团誉之为“中国速度”!
科特迪瓦政府总理、国家基础交通设施部部长、西非发展银行代表等各方官员先后多次来到130项目进行视察,对工程质量、安全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在施工中上演的“中国速度”,让mcc17品牌响彻“象牙海岸”,使得他们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企业为科特迪瓦的战后重建做出了积极贡献。
雄关漫道 攻坚克难
都说铁汉无泪,是因为英雄无悔。项目经理黄超临危受命,在项目开工之初,他带着4名员工每天天不亮就带盒炒饭去40多公里之外的施工现场,直到天黑透了才回来。就这样坚持了2个月,竭尽全能地推进每个环节的工作,最终感动业主,改变了业主取消总包单位合同的决定。项目支部书记王泽浩抵达项目后,想方设法克服了与监理及当地雇员的交流困难。质安部长辛治军把100多页的外方技术规范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外方人员佩服的称他为“专家辛”。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博得了方人员的啧啧称赞。
由于海外各国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加上远离本土,不可控制的因素非常多,因此海外项目的经营的风险较之国内项目要大很多。在这里,工程还为开工就遇到了设备进场难题。项目部经过反复商谈终于与总包方协调解决因战争滞留一年之久物资设备估价问题。施工过程中,各种变化更是不断,项目部与业主、监理斗智斗勇、据理力争,让一直以合同至上的外方,让调整合同部分内容,加强计量、变更、调价等二次经营成为可能,从而合理规避项目经营风险,实现了降本增效,同时也增强项目部国外市场商务运作能力。
另外,由于前期的工作不顺,且项目远离国土,项目部在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不利局面时,通过招聘当地雇员,充分运用“用工属地化”海外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有效补充了劳动力,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象牙海岸 展现风采
130公路施工沿线穿越科特迪瓦国家14个大的城镇,民族、部落众多,风俗各异,并且项目部还有相当数量的当地雇员,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缩短双方员工的文化差异,增进与当地雇员的文化交流,项目部定期组织开展羽毛球比赛、足球友谊赛、烧烤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进与当地员工的感情交流。项目部还组织员工有意识地多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多和当地群众接触学习,在交流里增添了更多的话题和乐趣,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更有趣味,也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行万里,隔重洋,最念是故乡。节日里,大家欢聚一堂,谈到亲人、好友时,眼里充满的是眷恋,而心里沉沉的却是重任。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项目党支部每逢节假日,都会提前精心筹划,开展羽毛球比赛、扑克牌、卡拉ok、贴福字、包饺子等文娱活动。尤其是青年员工,他们开动脑筋变废为宝,利用废旧滤芯,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红灯笼”。夜幕降临,那一簇簇靓丽的“中国红”将项目部装点的分外妖娆。虽然没有烟花爆竹的喧闹,也没有丰盛的菜肴,但在红灯笼下,项目部全体员工欢聚一堂,在异域他乡度过了一个开开心心的“中国年”,这是一段多么难为的记忆啊!
路,在脚下延伸,而一条路从无到有,路桥人倾注的不光是汗水,还有真情与奉献。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路桥人背后,有不舍的眷恋,有接受挑战的激情,更有美好的希翼。十七冶人用勇气、智慧和韧劲在遥远的“象牙海岸” 树立起中国企业的品牌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