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中东地区的一个石油国家,酷热难耐、黄沙漫天是它的代名词,早在数年之前,中冶集团已进军这篇热土。中国十七冶集团科威特大学城项目在历经重重困难后,终于进入最后收官阶段。从来时的漫天黄沙,到现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已展现在世人面前。2019年2月6日,中国驻科威特大使李名刚到大学城项目调研,高度赞赏了项目建设成绩。
在气势恢宏建筑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中冶人,胡士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这里最年轻的老员工,这么说是因为他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中东,持续不断地工作了十年之久,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留在了这里。
2008年,胡士林刚刚大学毕业,以英语翻译的身份加入了中国十七冶集团这个大家庭,在等待分配岗位期间,他恰巧在医院做了一次手术,但正在养病期间突然接到通知——卡塔尔项目开工,需要他过去做英语翻译。他没有一丝犹豫随即启程。在卡塔尔工作了两年之后,又被调到邻国科威特,直到现在,历经十年之久。如今,他身兼十七冶中东分公司it部部长和行政部部长双职,继续昂扬青春。
读英语专业的胡士林,本科期间就稳稳地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得益于扎实的英语功底,使他在入职初期就能出色地完成翻译工作。在工作之余,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技能,坚持着大学时期的爱好——计算机。大学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看过多达300余本的it书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工作之后,他并未停止学习的脚步,继续畅游it海洋,it技术与日俱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科威特大学城开工之初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挑起了it部的大梁,一个人就成了一个it部,这对当时初入科威特、办理签证困难、人员配置紧张的大学城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科威特大学城项目开工,新一代的中冶人带着希望和信念来到了这里,一切工作都需要从零开始。新的办公室刚刚落成,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办公区域网络系统的建立。科威特这个沙漠国家,常年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每当刮起沙尘暴,遮天蔽日,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陌生的国度,再加上语言障碍,文化环境的差异,这对当时初来乍到的中冶人来说是不小的困难,但胡士林迎难而上,硬是把这份艰巨的任务扛在了自己一个人的肩头。他从零开始了所有工作的策划、准备。首先就是确定计算机数量,而后根据办公室区域图纸,确定了每间办公室的具体位置甚至内部结构,再从整体布局出发规划每个网络接口位置,全面分析考虑了如何布线既能让网速最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最大化的降低成本。接下来又在科威特当地广泛地联系供货商、筛选材料、反复对比、谈判价格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相继完成了电话线、计算机、打印机的采购与安装。英语专业出生的胡士林,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一己之力,独自完成了整个办公系统安装和运转任务,为项目开工运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随后的工作中,他依然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it知识,并不断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十年以来,解决了不计其数的问题,确保和维护了整个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胡士林也总是尽其所能的为公司考虑。海外项目的很多文件都需要在中英文之间相互翻译,而且内容庞大繁杂,翻译起来耗时费力,无形之中给项目增加了很大负担。他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结合自己英语专业和it技术的特长,开创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智能翻译库。该翻译库可以整段甚至整篇进行中英文之间的翻译,效率极高,可以为公司极大程度的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就是这样一位员工,不断学习、强化自己,然后默默地为公司奉献着,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从当初刚毕业的青涩少年,成长为如今公司的骨干力量。在一次和他聊天的时候,谈起他已经在海外连续工作了十年,为何还不申请调回国内工作时,他回答说:“现在重新从国内招聘人过来费时费力,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而且来科威特之后,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又需要很长时间,这会为公司增加不少的负担。”停了停,胡士林心生感慨的说:“当初我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懵懂学生,是十七冶提供给我了一个工作机会,如今公司需要我,我不能就这样离开了……”
正是有着无数向胡世林这样常年奋斗在一线、默默付出的中冶人,用无悔的青春诠释着“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中冶精神,才造就了今天中冶的辉煌,辉煌的光华离不开千万中冶人的奋斗。新时代铸就新梦想,中国十七冶集团正紧随着中冶集团持续不断的实现着新的突破。一群像胡世林这样朴实平凡的十七冶人,正用青春为“美好中冶”描绘更漂亮的蓝图!